十三阿哥胤祥最爱的女人

  康熙的诸多儿子中,结局最好应该就是在九子夺嫡中成功胜出并登上帝位的皇四子胤禛,其次就是最终被封铁帽子亲王的老十三胤祥了。但是老十三的母亲和两个妹妹却都是红颜薄命,母亲章佳氏最为宠妃却早早香消玉殒,两个苦命公主温恪和敦恪,出嫁后没多久也在同年离世,不仅让人唏嘘悲叹。

  过继伯父 入宫受宠

  章佳氏,官方史料《皇朝文献通考》以及皇室玉牒《星源集庆》均记载“章佳氏,参领海宽之女”,但在《章佳氏家谱》中,章佳氏的生父是硕色,由披甲人挑入骁骑校。海宽是其伯父,曾任二等侍卫、镶黄旗参领兼佐领,家中又有骑都尉的世职,海宽次子哈达便于康熙二十八年袭职骑都尉。

  所以章佳氏很可能是过继给伯父海宽,并以海宽之女的身份选秀入宫的。毕竟骁骑校仅为六品官职,参领却是正五品。

  章佳氏何年入宫不详,但从康熙给她的谥号“敏”来看,她应该是个非常聪慧美丽的女子,而且她也是既宜妃、德妃之后,康熙喜欢上的第一个女子。

  康熙二十五年(1686)十月初一生章佳氏皇十三子胤祥,因她位分较低,胤祥出生后交给德妃抚养。康熙二十六年(1687)十一月又生皇十三女,交给宜妃抚养,长大成人后序齿八公主,即和硕温恪公主。

  短短两年时间里就为康熙生下一儿一女,而且康熙将其交给最宠爱的两大后妃宜妃、德妃抚养,可见康熙对章佳氏的恩宠和重视。

  封嫔封妃 不幸早亡

  根据内务府《口奏绿头牌白头本档案》记载,康熙二十八年十二月初一日,内务府为两位新封的嫔级主位派遣内管领,经推断应该就是章佳氏和皇八子胤禩之母卫氏。由此说明此时章佳氏已经享有嫔位待遇,只是一直未有正式册封。

  两年后,康熙三十年(1691)正月初六章佳氏又生皇十五女,已是嫔位的章佳氏可以自己抚养女儿了,皇十五女长大后序齿为十公主,即和硕敦恪公主。

  五年连生一子二女,可见这段时间章佳氏还是颇为受宠的。康熙三十八年(1699)七月二十五日章佳氏不幸病逝,康熙在给礼部的谕令中说:“妃章佳氏性行温良,克娴内则,久侍宫闱,敬慎素著,今以疾逝,深为轸悼,谥为敏妃”。

  既然康熙称其为妃,虽然没有正式册封,但说明章佳氏此前已经享受妃的待遇,只可惜红颜薄命。根据推算章佳氏去世时也就30岁左右,她的儿子胤祥刚14岁,八公主13岁,十公主9岁,三个孩子都还年幼,痛失生母,怎不令人悲伤。

  子女成人 公主和亲

  敏妃丧期不满百天时,皇三子诚郡王胤祉因为私自剃头,康熙非常生气,下令将其由郡王降为贝勒,由此也可见康熙对敏妃去世的伤痛。

  对于失去母亲的胤祥康熙也很是疼惜,自康熙三十七年至四十七年的10年时间里,康熙每次出巡一定都带着胤祥,康熙六次南巡,有四次胤祥都参与其中,而且胤祥骑射、书画俱佳,文武全才,颇受康熙宠爱,和皇四子胤禛关系最密切。

  两个公主也在悉心照料下健康长大,转眼到了该出嫁的年纪。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年满20岁的八公主封和硕温恪公主,赐婚蒙古博尔济吉特氏翁牛特部杜棱郡王仓津,同年22岁的六公主也受封和硕纯悫公主,下嫁元朝嫡孙博尔济吉特氏策棱。德妃所生七公主12岁时夭折,不然也一定是和亲蒙古的对象。

  下嫁仓津 康熙亲送

  仓津初名班第,是翁牛特部杜棱郡王毕里衮达赉次子,祖母是英亲王阿济格(多尔衮哥哥)第四女,康熙三十二年(1693)袭封郡王。班第这个名字在蒙古应该是特别受欢迎,清朝额驸中就有5个叫班第的,许是康熙觉得班第重名率太高,于是直接赐名仓津,皇帝赐名对于臣子来说可算是莫大的恩宠与荣耀。

  翁牛特部在古北口外,据京师七百六十里,离热河比较近,属于漠南蒙古六盟之一的昭乌达盟,在此之前昭乌达盟中的主要部落巴林、敖汉、扎鲁特都先后迎娶了皇家的公主。在当时蒙古40几家蕃王中,翁牛特右翼旗也有很强的实力。

  一为了平衡昭乌达盟各部之间的关系,更是为了恩抚和笼络,康熙决定将温恪公主嫁到翁牛特部。

  不仅如此,七月公主下嫁时,康熙还亲自护送她到出嫁的地方,并顺道巡幸翁牛特部驻地,又是下嫁公主,又蒙圣驾亲临,翁牛特部王公部众顿感光荣无比,盛礼相迎,欢呼声响彻草原,这一天康熙就歇住在和硕温恪公主府第。

  归宁京师 朝中生变

  康熙四十七年(1708),温恪的同母妹妹十公主18岁,受封和硕敦恪公主,十二月正式下嫁科尔沁台吉博尔济吉特氏多尔济,出嫁的温恪公主回京城归宁省亲,并顺便送妹妹出嫁,因为当时温恪怀有身孕,康熙特旨让她留住京师。

  而那段时间朝廷也发生了一场重大变故,就是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除。不少皇子因为卷入其中都受到了牵连,大阿哥胤禔因为魇镇太子,谋夺储位,被永久削爵囚禁。八阿哥胤禩也因妄蓄大志,勾结党羽谋害太子,被锁拿拘禁,虽然后来被无罪释放,但也因此备受打击,信心全无。同时受到牵连的还有温恪的同母十三阿哥胤祥,朝廷上下一时噤若寒蝉,人心惶惶。

  经此变故的康熙也是身心俱疲,大病一场,当时正在京师省亲的荣宪公主在父亲跟前亲自端茶倒水,晨昏问安,四十多天里没有一点松懈,被觊觎皇位的儿子们闹得心寒不已的康熙对于荣宪的体贴孝顺,欣慰不已,病愈后,立刻下旨褒奖,并晋封其为固伦荣宪公主,还为她举行了隆重的册封仪式。

  哥哥遭罚 难产而亡

  康熙四十八年(1709)三月,康熙下令胤礽复立为太子,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封亲王,皇七子胤祐、皇十子胤䄉封郡王,皇九子胤禟、皇十二子胤祹、皇十四子胤禵封为贝子,皇八子胤禩在此前已复封贝勒。

  在这些成年的皇子中,独独没有皇十三子胤祥,自康熙四十八年至康熙六十一年去世也没有他的任何活动记录,史料里也没有明确记载康熙对他到底有什么惩处。很多专家学者推断胤祥很可能是被幽禁了,这一年他才24岁。

  对哥哥的惩罚自然也影响了妹妹温恪的心情,忧思过虑的她于这一年六月二十日因为难产在生下一对双胞胎女儿后不久薨逝,年23岁。

  建墓安葬 御制碑文

  当时康熙正在塞外巡幸,在京城值班料理事务的诚亲王胤祉等人不敢怠慢,立刻写奏折向康熙说明情况,附上公主的殒命诊治书,并请示是否将消息告诉太后祖母。

  受到消息的康熙虽然心中悲痛,但已经历太多亲人去世的他已有些漠然。他在给胤祉等人的批复中写到:著奏闻皇太后。近来朕体稍弱,不甚强健。公主乃已嫁之女,为彼令朕做何事?只是照常养生罢了。至随朕来此之妃嫔等,匿而不令闻之。这个随行的嫔妃,很可能就是抚养温恪公主长大的宜妃。

  直到七月初六日,康熙方才告诉胤祉等人“公主之事不必再隐”,宜妃等人才得知八公主去世的消息,康熙一行九月二十三日才回到京城。

也喜欢

慕夏歌曲表达什么(慕夏什么意思)

  提起慕夏这个名字,你可能觉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