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二世与伊丽莎白的关系

  沙俄史上的四位女沙皇中,格调最高的应属第三任女皇伊丽莎白一世。此人在位期间追求时髦,非常热衷于组织假面舞会和各种游艺活动,而且在穿衣打扮、容颜护理方面很有一套,在社会上带动起崇尚奢华精致的风气。不仅如此,这位女皇还秘密下嫁给一位乡村歌手,更可谓奇之又奇。

  伊丽莎白一世画像

  伊丽莎白一世全名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是彼得大帝与叶卡捷琳娜一世所生幼女,极受沙皇夫妇的宠爱,据史书记载,晚年最被彼得大帝所亲近的人,唯有伊丽莎白一人而已。伊丽莎白自幼美貌出众、国色天香,经常令出入沙俄宫廷的欧洲使者为之倾倒。伊丽莎白在十四五岁时,曾先后被许给法王路易十五、荷尔施泰因公国王子卡尔·奥古斯特为妻,但因为种种原因,最终都没有完婚,这对于伊丽莎白来讲不啻于沉重的打击。

  伊丽莎白的母亲、女沙皇叶卡捷琳娜去世之前,本想让伊丽莎白继位,但在权臣缅希科夫的操纵下,最终胜出的却是彼得一世的长孙小彼得。1727年,小彼得继承皇位,称彼得二世。

  伊丽莎白与彼得二世虽为姑侄关系,但由于两人年龄相若,加之自幼便一起玩耍,关系不是一般的亲近,甚至在两人长大后竟发展成某种暧昧的关系。面对姑侄间不寻常的亲密关系,曾有重臣建议两人结为夫妇,但随即便遭遇教会和大多数贵族的反对,最终不了了之。尽管如此,彼得二世依然视伊丽莎白为自己的“禁脔”,容不得其他男人靠近,一旦发现伊丽莎白的生活中出现了男友,便会找各种借口将他们拆散,闹出了不少的传闻。

  彼得二世画像

  彼得二世在位仅三年时间便病死,年仅15岁,由于没有子嗣接班,皇位理应由姑母伊丽莎白继承。然而最高枢密院担心代表改革力量的伊丽莎白上台后对他们不利,于是改而拥立伊丽莎白的堂姐、库尔兰女公爵安娜为新沙皇,时当公元1730年。安娜即位后极力排挤伊丽莎白,大幅削减她的俸禄和封地,最后逼迫其离开都城,退隐乡下。

  安娜在位十年间倒行逆施,极大的损害贵族的利益,而伊丽莎白的对策则是暗中积蓄力量,隐忍待变。1740年安娜去世,遗诏立自己的外甥伊凡为帝,并由情人比龙担任摄政王。然而在其任内深受其害的贵族根本不满意这种安排,在近卫军首领米尼赫政变失败后,他们很快便将希望转移到退隐乡间的伊丽莎白公主身上。1741年12月6日清晨,伊丽莎白率领普列阿布拉仁斯基军团发动不流血政变,推翻伊凡六世,并顺理成章地当上沙俄第三任女皇。

  安娜一世画像

  伊丽莎白登基后一改安娜的政策,实行“开明专制”,重用首相苏沃洛夫,对国政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她首先废黜臭名昭著的内阁,恢复彼得大帝时期枢密院并赋予其实权,同时废除死刑,取消国内海关,颁布鼓励商业流通的法令,用法律形式确立贵族特权,并尽可能的网罗各阶层的人士参与政权,从而大大缓解了国内矛盾。这些改革措施的效果立竿见影,使得俄国的各项国家制度,包括君主制度真正的成熟起来。

  在对外政策方面,由于邻国普鲁士的强势崛起,其对沙俄的威胁日甚一日,如何有效的遏制、削弱普鲁士成为萦绕伊丽莎白心头的大难题。为此,伊丽莎白通过与法国、奥地利结盟的方式,与普鲁士、英国、葡萄牙组成的联盟打了一场七年战争(1756-1763年)。七年战争期间,俄军横扫东普鲁士,并一度攻陷柏林,给劲敌以沉重打击。此外,伊丽莎白还通过第六次俄瑞战争(1741-1743年),占领了部分原属芬兰的土地。

  七年战争

  伊丽莎白是一位追求时髦、格调高雅的女沙皇,在处理国政之余,非常热衷于组织假面舞会和各种游艺活动,而且在穿衣打扮、容颜护理方面很有一套,在社会上带动起崇尚奢华精致的风气。伊丽莎白喜欢置办新衣,每件长裙礼服从不穿两次。某次女皇存放衣服的宫殿起火,一次就烧掉她四千件礼服。而在伊丽莎白逝世后,从宫中清点出一万五千多件长裙、数千双鞋子和整整两大箱子绸制长筒袜。女皇爱美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伊丽莎白一生未婚,但却有一位公开的情人拉祖莫夫斯基。此君来自乌克兰,本来在乡下教堂做歌手,后来被一位忠实“粉丝”、来自京城的某上校推荐进入宫廷,负责为王宫大臣们演唱。拉祖莫夫斯基嗓音优美、仪表堂堂,很快就迷住了当时还是公主的伊丽莎白。所以等到伊丽莎白一登基,便将拉祖莫夫斯基招为面首,对其恩爱有加,并封其为伯爵,有传言称女皇还曾与他秘密成婚,只是没有生育子女。

  彼得三世画像

  伊丽莎白在位21年时间,于1762年1月5日驾崩,终年53岁。由于没有子嗣,所以在去世前几年,伊丽莎白便早已选立外甥彼得·费多罗维奇为储君,即后来的彼得三世。然而彼得三世在位仅半年时间,便被皇后叶卡捷琳娜推翻,由此使得沙俄迎来史上第四位,同样也是最后一位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

也喜欢

慕夏歌曲表达什么(慕夏什么意思)

  提起慕夏这个名字,你可能觉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