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一燕因为“建筑奖”风波被卷入舆论风暴,大众旧事重提,再牵扯出她和好利来掌门人罗红的旧事,江一燕备受打击,淡出演艺圈,时隔三年,江一燕选择归来,接受采访面对争议,详细解释了当初风波始末,也首度坦诚自己已经秘婚生女。

江一燕时隔三年首次回应19年“建筑奖”,她解释自己非常尊重设计师,即使是外行人,但对这个行业是发自内心地喜爱,建筑的设计,她的确不是核心的人物,当初的设计师团队认为她一直亲力亲为,才选择将她的名字加在设计师一栏,可是她的名字是在主设计师后面。

江一燕承认自己当时没有思虑周全,获了奖之后很喜悦,第一时间分享给大家,却不料引发了争议,江一燕自称当时很委屈,没有冷静下来和设计师团队沟通清楚,加上自己说了一些冲动的话 才让事情变得更加棘手。

如今,违建已经拆除,江一燕经历了风波,内心已然更加成熟,她选择承担自己的责任,直面问题。江一燕表示:“人生没有重来,一念一行,一花一果,事实是错了就要付出代价。

江一燕一直走的文艺女神风,不食人间烟火,事实上,在娱乐圈要想走下去,岂能够独善其身,江一燕当红时代言满身,片约不断,赚得盆满钵满,围绕在她身上的争议很多。
最开始和邓超合作,却被造谣插足邓超和江一燕的婚姻,江一燕站出来回应,也因此和邓超少了联系。

美女不缺桃花,何况是女明星,手握好利来代言人的江一燕风头无二,人人都赞叹她资源爆棚,不仅是代言人,还能够和好利来老板一起走红毯,谣言愈来愈猛,罗红与发妻离婚,更让江一燕冠上了第三者的名头。

在这次采访中,江一燕再度澄清,称当时和罗红的这一次风波影响到了很多人,自己当时已经有男友,而现在她已然是人妻,和老公有一个很可爱的女儿,因为当了母亲,给江一燕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她的内心更加豁达,更加享受生活。
黄婉秋的艺术情缘,离不开“认认真真演戏,清清白白做人”这句话,她也终其一生践行之。经她演绎的角色,诸如江姐、刘三姐、伊娌等,都是从人们身边走出来的形象,亲切而真实,总能在转瞬间在观众心里留下踪影,她是人民的朋友。
同时,她的一生都牵绊着这三个字——刘三姐。她活得像太阳,始终以一腔热忱,把“刘三姐”文化铸造成民族精神的符号,使之为国人所知,为世人所敬。为此,她不曾离开舞台,也不会离开舞台。在舞台上,她留下的是“刘三姐”精神,带走的是明日的梦。
本文节选自《人民艺术家》杂志第202102期,内容有删改。
天赋
俗话说“人看从小,马看蹄爪”,1943年1月17日生于广西桂林市永福县的黄婉秋,自小就“爱表演”,似乎天生就是当演员的料。从4岁起,但凡有大人叫她表演节目,她都会兴高采烈地表演一些自编的歌舞。
蒙童时期,她在姑妈的支持和帮助下,得到了桂剧老前辈尹羲老师的鼓励,使她坚定了自己对艺术的追求。

黄婉秋旧照
1956年,黄婉秋在小学五年级的寒假期间,独步街上,偶然间看见桂剧团招收学员的广告,她不假思索,立即邀上几位爱好演艺的小姐妹一同报考。然而,剧团有规定,凡报考学员必须具备高小毕业资格。显然黄婉秋并不符合,但一向腼腆的她在关键时刻竟倔了起来,硬是走上了考场,主动要求表演一段舞蹈。小婉秋窈窕的身姿犹如惊鸿一般,惊艳全场,她满腔的艺术热情,使在场的每一位老师感动不已,最终决定对她免试文化课,破格录取。
虽然父母也曾犹豫,他们从封建社会走来,深知“戏子”不易,但最终还是同意女儿去剧团报到。就这样,黄婉秋走上了艺术道路,入了花旦行。
新星
黄婉秋是一位典型的“三分靠天赋,七分靠打拼”的代表,她的天赋是领会东西快,记得牢,往往老师说完戏,她就把台词背完了。不足的是她的手柔软度较差,而“兰花指”又是花旦最关键的一招。为此,她每天中午休息时,都把两只手用布绑起来;早起又用热水泡软,请老师折手,就这么忍着痛,硬是把手给折出来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黄婉秋获得了首次登台亮相的机会——在《斩三妖》中饰演苏妲己。这次演出大获成功,打响了黄婉秋演艺之路的第一枪。

黄婉秋旧照
接下来,她先后扮演了《水淹金山》中的白素贞、《西厢记》中的红娘、《打金枝》中的公主、《樊梨花斩子》中的樊梨花、《双拜月》中的姐姐、《闹严府》中的严婉玉等角色。仅仅十四五岁的黄婉秋,俨然成为桂林市戏坛上的一颗新星。
195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举办了歌剧《刘三姐》的大会演,想让各剧团取长补短,创作出一部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艺术精品。全区各团积极响应,桂林市也不例外。黄婉秋从中脱颖而出,代表桂林前往南宁,参加自治区《刘三姐》会演。这次会演,也让她在16岁时,被苏里导演挑中出演了名扬中外的电影《刘三姐》。

《刘三姐》刘三姐
1961年,《刘三姐》公映,轰动一时。黄婉秋第一次去电影院看《刘三姐》时,紧张得不得了,直到幕布打开,“三姐”出现在画面里时,看到观众的反应她才松了一口气。
之后,饰演“阿牛哥”的刘世龙曾语重心长地对黄婉秋说:“小舟妹,这个电影放映以后,也许会受到很大的欢迎,你会收到各种各样的来信,要做好心理准备。”没错,不久后,全国掀起了一股“刘三姐热”,一个香港的观众,看了九十九场,写了九十九篇心得,给黄婉秋寄来,就像一部小说。后来,黄婉秋又出演了《宦娘曲》《江姐》《迎春花》等经典剧目。

《刘三姐》刘三姐
重生
或许每个人的一生中总会有那么一两个“冬天”,黄婉秋的“冬天”来了。1966年,黄婉秋脱下戏服,走进了染织厂,也开始褪去了曾经的稚嫩,走向了成熟。
冬天过去,必会迎来春天,可黄婉秋的春天直到1977年才来。
“你歌哪有我歌多,我有十万八千箩;只因那年涨大水,山歌那个塞断九条河。”1977年10月2日,黄婉秋在路上走着,突然听到了这久违的曲调,她兴奋地走进剧团,同志们见她来了,都抢着告诉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播放电影《刘三姐》录音。”黄婉秋听着这一首首熟悉、亲切的歌曲,心中感慨万千。

黄婉秋旧照
1977年11月28日,《刘三姐》重新上演。黄婉秋永远忘不了这个日子,这天是她的新生。每当字幕打出演员名单,映出“黄婉秋”三个字时,台下便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声声击着她的心房——黄婉秋与刘三姐共沉浮。
黄婉秋复出后,重新焕发艺术的青春,她接着在《百鸟衣》中扮演年轻美貌、端庄善良的凤凰仙子伊娌。这是黄婉秋盼望多年的角色,每次排练,她总比别人上班早、下班晚,还要加班加点与对手排戏。小憩时间,她不是写排练日记,就是琢磨角色、设计造型和舞蹈动作,最终塑造出了深情、忠贞、温柔、美丽的伊娌形象,荣获广西首届戏剧节优秀演员奖。此后,她又出演了《洪湖赤卫队》《杨开慧》等歌剧,同时到各国去出演《刘三姐》,使《刘三姐》名扬海外。

曾经在名利场中心的江一燕远离纷争,和家人一起搬到云南某乡村,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虽然资源没有以前好,可是也不算没有戏拍,她一边工作一边享受生活,如今是最好的状态,对于现任老公,江一燕并没有详细透露他的身份,只表示先生和她一样,都是热爱电影的人,两个人志同道合又互相包容,江一燕现在一定非常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