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水浒》第563期(文/焦目)
张锦池老师在《水浒传考论》中曾说过,水浒的文化特点之一,是借“神境”,说“人间”。从全书来看,这种表现有多次,其中之一是“面谕式”。即在第四十二回中,九天玄女当面告诉宋江,要他替天行道,全仗忠义为臣,辅国安民,去邪归正。除此之外,九天玄女还说出了宋江的出身和责任问题。
娘娘法旨道:“玉帝因为星主魔心未断,道行未完,暂罚下方,不久重登紫府,切不可分毫懈怠!若是他日罪下酆都,吾亦不能救汝。
也就是说,如果宋江忠君报国,那么他还可以回到天界为神;若是有叛逆不臣之心,将会因罪被下罚到“酆都”去。

影印水浒中的“酆都”
问题来了:九天玄女娘娘所说的“酆都”是什么地方?为什么宋江不听话就会被罚到那里去,那里很可怕吗?
其实,从九天玄女娘娘的话可以看出来,“酆都”是与“紫府”对应。紫府也就是天宫仙界,那么“酆都”似乎对应着地狱冥府。但是,酆都与地狱,二者虽有联系,却又不一样。这得从鬼神崇拜、道教、佛教和中国的“地狱”观念开始说起。

梁启德绘九天玄女娘娘
从鬼神崇拜开始说起
早在夏商之前,中国便出现了鬼神崇拜。人们认为,世界由各种不同的神祗来管理,他们各有职责和范围,比如山有山神,地有土地神等。总之,无论是花鸟鱼虫,还是山川草木,天地日月星辰,都有对应的神。
既然有神,就会有鬼,当时的儒家就会“敬鬼神而远之”。
所以,《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只有两件,除了战争,就是祭祀鬼神和先人。

左传
然而鬼的世界在哪里呢?先秦时,对这一点的描述还很模糊。不过,当时虽然没有地狱之说,但却出现了黄泉和幽都,可以视作“鬼世界”的雏形。《春秋》和楚辞《招魂》中,都曾提到过。
这里所说的“黄泉”和“幽都”,都是人死后去往的地方,也就是鬼的世界。
到汉代时,北方出现了专门管理鬼的泰山府。这是因为,秦汉之际,泰山是皇帝封禅之所,祭的是皇天后土。后土就是土地神,而人死后又入土为安,所以人们就把泰山想象为管理鬼魂的地方,并构建了冥府。泰山府的最高的统治者是泰山府君,他掌管着世人的生死。
晋唐时期的“酆都”
东汉以后,佛教传入中国。为了便于理解和传播,翻译佛经的人常把佛教中的概念,比附到中国本土的概念上,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地狱说。

央视三国中的汉灵帝形象
早在汉灵帝时,西域安息国僧人安世高在译《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中,就将地狱与管理鬼的泰山融合在一起。比如,经文中曾经提到过“魂魄入太山(泰山)地狱中,太山地狱中,考治数千万毒,随所作受罪。”这与后来的传说中,人死后入地狱会受罪的观点,完全一样。
随后,道教不断壮大繁荣,借鉴、吸收大量佛教文化的同时,创造出了道教系统中的地狱观,即“酆都”。道教之所以会出现地狱观念,与其济生度死的宗旨有关。
酆都,又称为酆都罗山、酆都山、罗酆山,是道教地狱冥府的中心。
酆都山在北方癸地,山高二千六百里,周回三万里,其山下有洞天,在山之周回一万五千里。其上其下,并有鬼神宫室,山上有六宫,洞中有六宫,辄周回千里,是为六天鬼神之宫也——南朝梁·陶弘景《真诰》
由此可知,酆都在北方,最高管理者为北帝大魔王。其山高2600里,周长则有30000里,十分高大,比人间的山壮阔多了。天下间,所有的鬼神都要朝宗那里,集冥府天宫于一体。

周文王影视形象
酆都分为六天宫,在道教地狱观中也很有名。这六宫神灵中,尊夏启为东明公,周文王为西明公,邵公奭为南明公,吴季札为北明公,他们在春夏秋冬之时,掌管四方之鬼,而总主鬼官是酆都北帝君。
对了,酆都北帝君也有很多称呼,比如酆都北阴大帝、北帝大魔王、北阴天君酆都大帝、酆都山北阴玄天酆都大帝等。
由于酆都的机构太庞大复杂,以下只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