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农村题材,为什么人们如此喜欢李子柒,却不喜欢张同学?

  在大多数人眼里,农村题材是枯燥无味的,可是李子柒和张同学却将农村题材的视频打造成了现象级视频。

  过去几年,李子柒的视频一直是农村题材的天花板,在李子柒停更之后,张同学横空出世,凭借着节奏感极强的旋律以及快速切换的镜头火出圈。

  很多官方账号都要过来蹭张同学的流量,就连人民日报也来评论了。

  人民日报表示,最近记录农村生活的张同学很火,不过也出现了很多很多生活、出行的安全隐患,这是朴素中的缺陷,需要努力改善。我们在围观农村生活的同时,应该思考怎么建设好农村、振兴乡村。让提醒的“点名”变成未来称赞的“提名”。

  不管怎样,张同学在过去的一个月内涨粉超过千万。正所谓人红是非多,在张同学爆火的同时也有很多人质疑:他的视频没啥好看的,为啥平台会给他这么多流量呢?

同样是农村题材,为什么人们如此喜欢李子柒,却不喜欢张同学?

  还有网友表示,北方的农村早就不是这个样子了,张同学是在故意丑化农村吧?

  我们再回看一下李子柒,她的出现好像根本就没有遇到过这种质疑,几乎全都是赞美。

  那么问题来了,同样都是在拍摄农村题材,为什么李子柒比较讨喜,而张同学却饱受质疑呢?

  第一、视频定位不同。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假设把李子柒和张同学的视频当成商品来卖,李子柒的定位就是高端,而张同学则是低端。

  李子柒的视频其实是农村生活的升级版,它虽然记录了农村生活,但是并不是最真实的农村生活,而是人们想象中的农村生活。

同样是农村题材,为什么人们如此喜欢李子柒,却不喜欢张同学?

  人们为什么会喜欢看李子柒的视频呢?因为得不到。

  陈奕迅在歌曲《红玫瑰》中唱道: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不管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都不可能得到李子柒演绎的那种生活,因此,我们的内心骚动只能通过视频释放。

  张同学的视频则是李子柒的反面,来了一次农村生活的降级版。张同学的镜头虽然也记录了农村生活,但是也同样不是当下最真实的农村生活,而是大多数人曾经历过的生活。

  如果你有洁癖,你可能看不了张同学的视频。因为张同学早期发送的一些视频都含有一点味道。比如说:把脏袜子压在枕头下面,第二天接着穿。

  而且张同学的家里几乎快要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了,泛黄的日历、烤焦的席子、熟悉的大水缸等元素是对上世纪80年代的农村家庭的经典还原。

同样是农村题材,为什么人们如此喜欢李子柒,却不喜欢张同学?

  目前,随着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这种家庭情况已经相对少见,大多数家庭都会在宅基地的基础上盖出一个两层或者三层的小楼,这才是当下农村的最真实场景。不过这种生活很难呈现出他们想要追求的视频效果,因此,李子柒和张同学各选择了一个自认为更好的农村角度。没有好坏之分,至少从结果上看,两个人都是成功的。

  第二、画面呈现形式不同。李子柒的视频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很唯美,人都是喜欢美的事物的。

  可是同样的场景,我们却拍不出这样的效果,为什么?一是对于机位的把握不到位;二是对视频的后期处理不够完美。

  再来看张同学的视频画面,用手机就可以完成,视频并没有经过后期处理,用手机剪辑就可以完成,给人的感觉不够高级。只有仔细研究了张同学的视频之后,你才能发现张同学的用心之处。

  不管怎样,在画面的呈现上,张同学也是吃亏的,给了很多人“我也能拍出来”的错觉。

  第三、价值呈现不同。李子柒每期视频都有一个做菜主题,她会通过视频为我们展现一道传统的美味是怎么从地里端上餐桌的,人们不仅可以欣赏美景,还能学到不少知识。

  再来看张同学的视频,虽然每期也有主题,但是整体偏向于娱乐消遣,很难从中学到一些知识。这会让那些不喜欢他的人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

  站在客观角度来讲,既然有些人不喜欢张同学,那直接不看不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吐槽呢?

  原因则在于张同学实在太火了,经常登上各种热搜,而且还会被一些官方账号点名,想不知道张同学都不行。

  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张同学已经走红。他给我们在短视频上的启发是具有价值的,如果我们总是把时间浪费在吐槽别人身上,我们恐怕很难获得真正的成长。

也喜欢

慕夏歌曲表达什么(慕夏什么意思)

  提起慕夏这个名字,你可能觉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