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档上映的三部电影可谓三个截然不同的结局,《晴雅集》各种原因被迫下线,观众叫好声一片。
《送你一朵小红花》口碑与票房双丰收,网络上完全吹爆没有一点差评。
而最后一步《温暖的抱抱》仿佛夹在中间的透明人,不管是评价还是热度都是中规中矩,似乎没有太多人在乎这部影片。
但他的票房也在稳步上升着,似乎一切都得益于元旦档竞争没那么激烈。

但最近我看了这部电影观影之后的观众评价,其中两极分化的十分严重,有的人说这部电影纯粹为了搞笑而搞笑,开心麻花这些年为了盈利越来越流程化了。
有的人则认为这部电影剧情还算吸引人,而且笑点中带着泪点还算非常不错的。
还有的直接大骂,然后说这部电影连停映的《晴雅集》都不如,额,这是某人的水军我们不搭理他。

所以是什么原因导致评论两极分化呢?
难道真的有水军专门抹黑这部电影吗?其实我看未必,但有些极端的言论的确有些言过其实。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电影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一种是像《温暖的抱抱》这种以商业运作模式为主的纯商业片,而另一种则是像王家卫拍的那些不以盈利为目的。
单纯追求电影质量的文艺片,而最后一种则是像这个元旦档上映的《送你一朵小红花》这样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半文艺半商业的片子。

大家都知道开心麻花团队自沈腾开始就一直是以商业片起步的,沈腾的成功让开心麻花发现了电影这个吸金如土的利器,这些年开花麻花和沈腾连续地推出一系列喜剧电影。
两者在这些电影中赚得盆满钵满但是电影的质量却是一部更比一部的粗制滥造,毕竟开心麻花的名头响了,即便拍得再烂也会有人买单,毕竟是用来吸金的影片,制作那么精致投入大了会影响电影的利益。
所以一部部烂片上映,观众们的情怀和开心麻花的招牌被一次次消费,等到观众不再认可的时候,开心麻花也就彻底玩完了。

现在全国的观众正处在这样的一个临界点上,有一部分观众还对开心麻花抱有一丝丝的希望,而另一部分则是彻底对他们失望,甚至对这些年被骗走的票钱感到无比的委屈。
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这部《温暖的抱抱》上映了,那些失望的人一看开心麻花的招牌,而导演和主演又是开心麻花的招牌人物常远。
所以这部分人肯定会认为这又是一部开心麻花推出的粗制滥造的电影,很多人甚至想就连常远都能当导演了,这个团队真的越来越不靠谱了。

在这样的背景无数人在没有观看电影的情况下,就给电影打上超低的分数,甚至很多人在电影的评论区声讨开心麻花,因为他们的信任已被无限的透支了,现在的做法无可厚非。
但剩下的那部分对开心麻花还抱有些希望的人,甚至一些中立观众不太喜欢其他电影的观众,观看电影之后觉得这部电影还说得过去。
常远第一次执导精益求精之下竟还有模有样,所以这部分人就给出自己的真实口碑,然后拉高了电影的评价。

现在回过头来我们细细来看,这两波人有错吗?
我认为只要不是真的收了钱恶意刷差评,大家都是没有错的,毕竟你常远属于开心麻花,毕竟开心麻花消费了我的信任。
我现在不支持你而且厌恶你,我就可以抵制你出品的一切,怪就怪你自己消费自己的招牌。

那么回归本质来讲这部电影质量到底如何呢?
作为一部商业片来讲,这部电影无疑是不错的,有笑点有泪点,看完之后能让人若有所思,这就能算得上商业片的经典之作了。
但就是这样一部还算成功的商业片,如今却落得如此境地,实在让人感觉有些唏嘘。

在电影越来越商业化的现在,商业片成为了电影的主流,电影需要票房需要盈利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
但也希望中国电影人不要为了单纯利益而放弃了电影的本质,这样本末倒置的做法必然会被所有人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