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央视举办的《主持人大赛》节目现场,李七月站在台上端庄优雅,处变不惊。
面对众多优秀的前辈,和有才能的竞争者,李七月没有一丝慌乱。

节目组给她的关键词是“杨柳、红豆、月亮”,在规定的时间里,李七月必须以这三组词为主题进行即兴评述。
三个毫无关联的词语好像很难联系到一起呀,但李七月却只用了简单的几句诗就做到了遥相呼应。
首先她用了“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用作铺垫,前调后又穿插了“临别赠柳盼人留”和“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点明主题。

三分钟的展示,李七月侃侃而谈,犹如小桥流水。连董卿都止不住赞叹:
“李七月的表现,真的非常好!”
但在八年前,同样的舞台同样的评委,李七月却连进入总决赛的机会都没能争取到。

02、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七月,一个果敢真性情的东北女孩儿,在她的身上有着永不言弃的执着劲儿。
这一点仿佛是与生俱来的。
一周岁的生日宴上,家人为她准备了许多抓周的物品,琳琅满目地摆放在一起,夹杂着父母对女儿的憧憬与美好期许。

出乎意料的李七月,在众多的物品中拿起了一只小话筒。
所有人都以为将来的她应该会成为一名歌星,但时间会一点一点地证明他们错误的观点。
李七月打小就对电视里的主持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报考大学时,更是直截了当地选择了中国传媒大学,主修播音主持专业。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在梦想的发祥地,李七月如饥似渴地学习为自己充能。
毕业那年,作为应届生的她第一次参加了《主持人大赛》,此时的她尽管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还是缺乏实践经验。

应比赛要求,李七月需要现场对一名嘉宾进行采访,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挖一些信息出来。
李七月的谈话技巧不够灵活,而恰巧她采访的这位嘉宾又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真是茶壶里煮饺子碰上了喝泉水就石子。
一直到时间结束,李七月也没有采访到什么有用的信息,因此也丢掉了继续比赛的资格。

带着失落她去了辽宁卫视,努力工作的同时,也拼命地提升自己:多读书、多看报道、多跑采访。
在她的心里,央视,成为了一个目标也成为了一个心结。在辽宁卫视,李七月一点一点地走到顶峰,有人甚至开始称她为“辽宁卫视的一姐”。

这无疑是对年轻而努力的她,最好的肯定。
换做别人,可能会继续在现处的位置上发扬光大,话说得难听一点无非就是“鸡头也没什么不好,又何必去争那个凤尾呢?”

但李七月没有忘记,她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铺设通往央视的云梯。小有成就后,李七月就做出了决定,去央视实习。
“任何梦想任何爱好都可以成为一项事业。人要有梦想的指引,充满希望地活着。”
放下荣誉,带着能力,她来到了央视。
像一个从头开始的朝拜者,开始新的启程。
即使是一个实习生,但终于是在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业,那一个心结也随之化解。

0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进入央视初期,李七月是在忙碌中度过的,哪里有需要,她就在哪里。
新闻类或语言类的节目主持,又或者当记者跑采访,和天南地北的出外景。每一份工作她都十分的热爱,好像有耗不尽的激情。

2010年,李七月终于等来了人生的第一个重要馈赠。还记得曾经让她惜败的《主持人大赛》吗?
第一次的跌倒不算什么,敢于正视失败并再次挑战就已经是成功的表现了——第六届的中央电视主持人大赛里,李七月获得了“优秀奖”。

随后她受邀加入了CCTV-4《远方的家》栏目,成为节目的外景主持。
“当我们把内心的容量放大,就会发现那些曾经不被看好的也已经变得无所谓,而那些不被放下的也会开始放下。”
这是《北纬30度》中关于行者力量的一段话。
这段话也是李七月最好的写照,正是因为她总能适当放下过去的包袱,才会在茫茫前路中走的自由徜徉。

《远方的家》的节目宗旨是“行走、体验与发现”。自加入到节目后,几百档的节目里李七月也去过了大大小小上百个地方。
崎岖的大山,茂密的森林,怀着行者力量的心情,她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和群众们在一起感受生活。
“夏日里的重庆,可以一整天泡在溪水里。外面四十度的高温,在溪水里依旧冰冷刺骨。”
天然去雕饰,清澈的泉水成了李七月养护皮肤的佳品。当地老乡的小菜园里,李七月收获了最健康的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