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九岁的林妙可在全世界的镜头下因独唱《歌唱祖国》,一炮走红。

然而走红没过两天,这小妹妹就被曝出是假唱,而幕后的主导者正是被人尊称为“国师”的张艺谋。
不可想象,也很难相信,但事实就那样发生了。
开幕式上,这首《歌唱祖国》的真正歌者是一位叫杨沛宜的小姑娘,但因为“形象问题”而未能登台演出。

这事被曝出之后,老谋子很是过意不去,心里也是特别地自责,但这一切都为时已晚。
因为老谋子的一次错误安排,两个年龄相当的孩子,命运却发生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走向。

1
林妙可是1999年出生的,而杨沛宜比她小两岁,是2001年出生的,奥运会那年,一个是九岁,一个是七岁。
两个人的家庭条件都很好,林妙可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一个是北京《法制晚报》的摄影记者,一个是大学的教授。

而杨沛宜的父母也不差,她父亲是搞科学研究的,母亲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但因为她父母都喜欢音乐,所以耳濡目染下,杨沛宜也对音乐情有独钟。
因为林妙可从小长相甜美、活泼开朗,所以林妈妈从小就对这姑娘设定了人生路线,那就是走艺术道路。

为此,林妈妈给她报了钢琴班、舞蹈班、长笛班等各种才艺,并利用家在北京的优势以及自己的人脉,让林妙可开始去剧组客串演戏。
八岁那年,林妙可有幸参演了两部电视剧,一部是由王志文和许晴主演的《宽恕》,另一部是陶红主演的《春草》。

正是因为出演了这两部剧,林妙可才引起了老谋子张艺谋的注意,从而幸运地被选为08年北京奥运会的童声独唱者。
而杨沛宜则不同,她的父母比较开明,对于女儿的成长从来就没有特意地去规划,完全按着她的兴趣去支持她。
她喜欢唱歌,杨爸爸就鼓励她去唱,但并没有刻意地去给她报兴趣班,而是完全顺其自然,任其发展。
可即便这样,杨沛宜却在唱歌方面表现出了极好的天赋,多次在学校以及北京市举办的儿童歌唱比赛中获奖。
并且她还被邀请到央视录制儿童节目,从而渐渐地在北京有了一定的名气,而当时正赶上奥运会开幕式的筹备。
开幕式上恰好又安排的有儿童独唱节目,所以奥组委就有了一个儿童歌唱的选拔活动,但试了一大圈子,没有一个声音能够打动老谋子。
最终,老谋子的工作人员找到了杨沛宜的父亲,邀请他女儿去奥组委试音,就这样杨沛宜在父亲的陪同下去了现场。
同时去现场的还有林妙可,因为一次试音的缘分,这两位小可爱才有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相遇,从而开始了不同的人生。
2
杨沛宜试音后,整个老谋子团队的成员没有一个反对的,都一致认为她的声音才是最适合唱这首歌的歌者。

而对于林妙可,虽然她有过歌唱方面的专业培养,但唱歌这玩意靠的还是个人的天赋,她的声音明显比不过杨沛宜。
但老谋子的要求比较严格,他希望登台表演的小朋友一定要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要有形象;二要歌声甜美;三要有国内儿童的清澈与纯真。
几千名儿童对比下来,林妙可具备了老谋子三个条件中的两个,但对于声音甜美,林妙可明显还差点距离。
但杨沛宜就不一样了,她的歌声特别的完美,声音也很甜美,闭上眼单纯地听她唱歌,那就是一种心灵上的享受。
可对于她的形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身为决策者的老谋子,更是犹豫不决,不知该如何去选择。
老谋子之所以犹豫,是因为这其中还有两个小插曲:
一个是杨沛宜正处于换牙期,形象不够完美;
二是因为他看过林妙可和谭晶合作过的《天空》MV。

这个MV中,林妙可的表演很完美,不仅表演自然,而且笑容也很甜美,很符合他要求的要具有中国儿童的清澈与纯真特点。
再加上林妙可在这之前参演过影视剧,作为导演的老谋子,他心里非常清楚,演员在现场直播时,心里素养非常重要。

而这个心理素养的培养,不是仅仅用嘴说说就具备了,它需要一个人长时间在片场的磨练才会形成。
很少登台演出的杨沛宜,明显在这方面有所欠缺,再加上这是全世界都在注目的现场直播,容不得半点差错。
老谋子为了保险起见,最终才想出来了这样一个奇招,让林妙可上台表演,杨沛宜在后台唱歌。
这样的方案,一箭双雕,完美地避开了老谋子的担心,也大大降低了现场出错的概率。
最终,老谋子方案敲定,两位小朋友也紧锣密鼓地开始排练,一个在台上表演假唱,一个在台下熟练歌唱。
珠联璧合,合二为一,两人在开幕式上完美地演绎出了这首《歌唱祖国》,但林妙可火了,杨沛宜却无人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