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准时下班 (わたし、定时で帰ります)剧评–当准时下班成为一种奢求…

  为什么那么多人梦想当公务员?

  以自己曾经进入公部门走一遭的经验,坦白说,

  要自己将青春岁月埋没在一堆毫无意义、咬文嚼字的公文往返回覆,

  其实想来就令人心生怯步,并非自己所心仪的职场生涯…

  然而,不可讳言的,公部门单单是循规蹈矩的”照步来”这一项,

  该计加班时数的皆确实给予加班费或补休,

  若当日业务完毕就可到点打卡下班等机制,

  就完全屌打当今职场中的所有业别,又怎能不令人欣羡呢?

  或也正因如此,多少社会中首屈一指的人才,

  纷纷以挤进公务窄门为目标,某种程度稀释了私部门的人才强度,

  要说台湾新创与研发之所以如此不振,

  也许多少与顶尖人才皆埋没在无止尽的公文轮迴中,脱离不了关系吧!

  进一步思考,台湾的劳动条件,究竟是从甚么时候开始劣化的呢?

  在多数雇主资方的眼中,哪来的劳资对立的问题,

  劳资之间是相互关怀、相亲相爱的,彼此的关係就像家人般的和谐,

  仿若徒然的套用劳基法来相待,就有那么点俗了。

  揣摩传统的劳资关係,的确如此,

  双方乃建基在一种口头承诺式的家父长制:

  上司关心下属,员工则体恤老闆,

  彼此甚至无须白纸黑字的契约,仰赖的只是基于互信的道德关係。

  只可惜,成也互信,败也互信,

  当企业面临全球化的竞争,当利润开始不若既往的丰厚,

  基于双方没有立下明确的劳动契约,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老闆便开始开始测试起员工的底线,

  同样打着过往集体荣辱的道德诉求,

  激励员工当为公司尽心尽力,但却未同时给予同等的报偿,

  甚至于还一再下探劳动条件,试图测量人事成本的底线何在,

  藉以做出更为精确的成本概算。

  相对的,劳工也不是笨蛋,

  当资方的心态从恩给转为心计,

  当付出更多的心力,换来的只是无偿,甚或被揶揄成做功德,

  自然也就选择不在憨勇的做事;

  与其巴望着遥不可及的升迁与加薪,

  倒不如準时打卡走人,赶赴居酒屋来杯限时特价啤酒,

  追逐小确幸更加有实质意义。

  如此的心态,正是剧中吉高由里子所饰演的主角东山结衣,

  对于工作职场的真实唿唤。

  从本剧获得日本剧迷如此高度回响的结果看来,

  这或不单单只是主角的心声,更是万千载浮载沉于职场的你我,

  内心中最澎湃的怒吼吧!

  ”没有升职,不给加薪,

  至少也给对职场无欲无求、混口饭吃的上班族,

  一个到点下班的基本权利吧!”

  本剧的情节设定,即不断的对于这种黄老思维的工作观,

  做出铺天盖地的灭绝衝击,藉以端看主角如何见招拆招,

  坚守住自己非必要绝不加班的底线,

  介乎在上司、同侪、以及自我内心之间的折衝,

  将戏剧的张力,提升至引人入胜的境界,

  是一部对于工作职场感到迷惘的朋友们,相当值得一看的剧作。

  坦白说,若问我”准时下班”这样的劳动条件底线,

  是否能够始终如一,我个人的答案是相对悲观的,

  截因在于”工作职场上,从来就没有非谁不可”的问题。

  当自己身在工作场域中的某个位子时,

  总是很有自信的认为公司非我不可,

  一旦离职,则公司恐有难以为继的危机。

  但殊不知在职场工具模组化与国民教育水平普遍提升的当下,

  谁来接替该角色,大抵上表现也都是相去不远的,

  自然在职场中,个人的不可替代性也就大幅降低,

  连带使得劳方与资方间的议价空间缩小,

  让劳动条件的维繫与提升都将面临挑战。

  尤有甚者,当职场中出现对工作抱有不可失去的窘迫感,

  诸如本剧第二集中、内田有纪所饰演的重返职场的产后妈妈,

  在担心着工作丧失、以及期欲再次证明自我能耐的动机下,

  希冀藉由无限加班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对于公司的忠诚,

  无疑是将议价能力全然奉送给资方,

  终让劳动条件只会竞相向下逐底,让同侪陷落到更为不堪的境遇。

  ”人生终究都该怀抱着梦想,

  但那个梦想绝对不会是职场上的自我实现”

  我认为,上述这句话是本剧的核心真谛。

  为什么当代人总陷入到无尽加班的忙盲茫,

  截因在于许多调查研究所点出的”单身化”社会现象:

  当自己没有亲朋好友可聚、没有亲密爱人可约,

  回到了家,不过也就是孤拎拎的一个人,

  那还不如下了班继续待在公司,

  当作加班也好,继续使用办公室资源也罢,

  总之跟回家是毫无差异的。

  始终都还是得试着让人生多点期待,

  也许当代这个难解的职场习题,就可迎刃而解了吧!

也喜欢

王传君个人资料简介(王传君在三体里扮演谁)

  强大的演员阵容对于许多影视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