恻隐之心,是先天隐藏在内心的本性?抑或是后天社会培育的美德?
在类似的救难电影中,这个问题总是一再的被论辩着。
或许该说电影本身就是道德教育的一环,
因此在多数影片的演绎结果,
皆导向从『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大无畏诠释,
认为人们会以拯救更多苍生为念,纵使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
也会坦然的放弃自救,而成全更广泛的生存机会。
然而,屡屡在观赏类似电影的当下,大家真的都是这么想的么?
这个大哉问,近年来,让我头一回惊艳的桥段,
是『蝙蝠侠:黑暗骑士』当中、小丑所掀起的『炸弹试炼』。
两艘邮轮,一艘载满十恶不赦的罪犯,另艘则是普罗大众,
两艘船上的人们,分别握有让对方引爆的控制器,
小丑扬言仅能有一艘船存活,从而开始了双方天人交战的歷程。
儘管最终结局,还是屈服在所谓相信对方的良知,
但过程中不时希冀让对方成为自己倖存祭品的念头,
却是不时的迴盪在每个人的内心中,
可说是电影界开始期待挣脱所谓『同理心』的滥觞。
本片则是更进一步的将人性『为我』的心态表述无疑,
男女主角频频释出想着生存、期待救难直升机前来救己的动作,
儘管过程中仍旧受到强烈道德感的制约,几度将救生机会拱手让出,
但箇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求生意志,却足见人性的真性情。
毕竟,在社会中,真想轰轰烈烈地作个烈士的,又能有多少人呢?
普罗大众不过只是想着自我安全的妥善而已吧!
当然,从中也不得不佩服社会集体在道德教化上的成功,
当群众渴望着自己煺让的眼神聚焦在自己身上,
那种没有来的道德谴责感,很奇妙的便会不自觉的揽上身,
让个人即便再怎么希冀着唾手可得的救生资源,
或也只能拱手呈上,选择非自愿性的成就大我。
类似的强大制约感,正是当代人所谓的『情绪勒索』,
是大家都想着除之而后快的人性毒瘤。
相当难得的,本片没有任何复杂的故事情节,
甚至可说是平铺直叙班的简单,
援引着电影『全面霾伏』(Just a Breath Away)的雾漫都城,
搭配着时下最夯的跑酷极限运动与无人机,
谱出一部诙谐轻鬆的小品,并创造不错的票房佳绩。
观影后,事实上自己感到有些无聊,
毕竟情节上毫无可兹论述的要点,但老婆却觉得相当喜欢,
看着男女主角生死与共的逃生歷程,
是她最欣羡的情侣携手度难关的情节。
显见电影故事一点都不需要复杂,
只要能够切中影迷们的点,就是成功的诠释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