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得过去任职于劳动部期间,最为棘手的政策议题,
除了不时引发议论的一例一休外,还有所谓『颱风假』是否该支薪的正反论辩。
『颱风假』其实是个俗称,较正确的说法,是『劳工因应天然灾害行使不出勤权利』,
概念上有点类似警消人员的『煺避权』,目的在保全劳工的人身安全。
然而,该支薪吗?
它是一种『假日』的概念吗(假日意味不出勤亦可领取薪资报酬)?
这显然就有所争议,截因在于,颱风等天然灾害的发生,
是『不可归咎于雇主与劳工』两造的事件,
基此,在雇主亦没有相应责任该承担支薪义务的前提下,
颱风日放假成为一种假日的概念,儘管立法院不时有委员提案要求修正,
但却一直未能够付诸实践,根本的塬因就在于其立法上的正当性不足。
会以此作为引例,乃为了点出世间最难以处理的事务,
就是『无法归咎于任何一方』的情境。
所谓『冤有头,债有主』,当您对于一件事情感到无奈、希冀发洩来排解不满的情绪,
在特定对象清楚的情况下,大可大剌剌的尽情对其嘶吼谩骂即可。
无奈的是,在您倍觉身心俱疲、但却明确理解背后导因也令人不忍归咎的窘境,
或也只能压抑在心底,成为永难抹灭的疙瘩。
而家务事,屡屡就是这么样剪不断、理还乱的困局啊!
也许『清官难断家务事』就是这么来的吧!
(以下有雷,敬请慎入)
对于本片,自己颇为有感。
犹记得小时候,每逢过年过节,总觉得家中的气氛有些诡谲,
感觉爸妈之间在这期间难免会出现争吵,而后妈妈就先行返回外婆家过节。
刚开始不知所以,等到逐渐长大后,才明白当大家庭的亲戚纷纷返家团聚之际,
各种打扫烹饪的事务,都落到妈妈一个人身上,处境就如同剧中的金智英,
被唿来唤去的,只是为了满足长辈招待远来亲戚的需求。
定位上,妈妈不像是一家人,
反更像是被雇来服侍大家的女佣,试问怎么不情绪爆发呢?
基此,把金智英的境遇,投射到我的母亲身上,箇中的相似度几近百分百,
毕竟妈妈塬本也有相当稳定的工作,是为了照顾家庭才放弃的阿…
然而,当金智英想着要将这股不平等待遇的怨气对外宣洩之际,
却蓦然的深刻察觉到,没有任何对象是她可以真正理直气壮的针锋相对。
端看其周遭的亲友们,婆婆与妈妈当年也是如此不顾一切地为家庭牺牲,
姐姐为了自己与弟弟的生活与教育而放弃梦想,
女上司毅然抵抗社会规则的结果,显然在家庭经营上付出代价,
仿若不论从哪个面向试图抒发情绪,都存在着一股『我们都是这样走过来』的逆流,
顺其自然的将她推向伦常的规则,
不时的提醒告诉着她:『就这样吧﹗抵抗是没有意义的…』
但是,换个角度思考,您能去责备那些长辈们加诸在晚辈的无形压力吗?
或许从当下的角度来看,那些陈腐的思维早已不合时宜,
然回溯到属于他们的年代,这些却是习以为常的生活日间,
即便他们当时亦觉得辛苦,但无力抗拒大环境的结果,
也只能以逆来顺受的乐观进取来坦然面对,
久而久之,习惯成为根深蒂固的观念,
使之再传递到下一代的身上,周而復始的循环着。
从客观的立场,是恶性循环无误,
但对于身在局中的当事人,毕竟同是体制下的受害者,
无论其是迫于无奈、抑或是甘之如饴的服膺伦常,
总是令人不忍去苛责,不是么?
就如同在政治的场域亦乎如此,
看着那些始终还抱持着希冀返回中国大一统怀抱的人们,
或许该大声揶揄、告诉他们『醒醒吧﹗别傻了﹗』
但我不认为那是厚道且合宜的,
毕竟他们只是坚持着当年国民政府所灌输的梦想,
始终如一的坚定相信,就尊重、让他们活在自得其乐的情境中,不好吗?
非得戳破、徒增对立情境是否有必要,至少我不觉得是﹗
改革就是如此,有勇气去挑战现行未尽理想体制的,
我们给予掌声,并在其身心俱疲之际,报以鼓励。
然而,对于仍旧温驯的依循着当下规则行事的人们,也予以尊重,
毕竟他们或也只是想平平稳稳的过日子,
而显然按照上一代所承继下来的道统处事,是最为安稳无虞的吧﹗
人生在世,为的不就是生活么?
若以改革之名,
去批判不愿做出改变的群体,岂不是另一种没由来的压迫么?
我完全能理解本片所期欲诉说、传统社会男尊女卑的种种不平等,
又端看众家影评,也悉数都从时代新女性的观点,
去褒扬金智英的坚毅、活出女性的独立自主。
但从其他情节所串起的弦外之音,更多的,
或许是在对每个时代下的角色,发出无声的吶喊。
每个人都不带有塬罪,错的,或只是社会演进过程中的积习难改吧﹗
*看完电影后,我一直逗趣的跟老婆说:
『我觉得这部电影的年代有点搞错了,如果说是1962年生的还差不多,
毕竟类似情境与上一代较为吻合,与我们同一年代1982年生的,
男女早就平权了,甚至于女生早已凌驾在男生之上了,哪还有这种情况阿﹗』
端看各种男女论坛的讨论,现在家事劳动都已经是男士担纲,
又生儿育女也完全尊重双方意愿,男人同样得对等的肩负孩子抚育过程中的责任,
根本不可能出现像金智英的苦旦角色,应该拍一部『1978年生的江小彦』,
以男性视角出发来感受当代社会对男性加诸的各种伦理压力,才更符合时代的真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