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ssistant (助理)影评–忠实呈现助理工作的百无聊赖

  职场,可说是最能体现『供需法则』的场域。

  在公司职位与个人技能之间,谁需要对方的资源多一些,

  则就业市场的天平便朝着哪一端倾斜。

  不论是谋职的难易度、乃致于叙薪优劣的标準,

  皆取决于如此基本的法则之中。

  于是乎,放眼当前的劳动现场,大家或总不免纳闷着,为何便利商店的店员,

  至少秉赋着补货上架、清洁环境、临柜结帐、烹煮热食、冲泡咖啡等全方位的技能,

  然何以薪水始终在低档盘旋,也未曾有人将之视为长期的职涯规划呢?

  理由很简单,从超商老板们时不时发挥创意、增加店员的工作量,

  完全罔顾当事人是否愿意执行新的业务,

  就可窥见经营阶层根本不在乎您是否愿意续留职场,

  毕竟类似的技能多数人都会,产业后备军多的是,不缺你一个。

  就蓝领阶层而言,超商店员是个经典的案例,

  一针见血般的道出居于高替代性行业的悲哀;

  至于向来被视为体面专业形象的白领呢?

  是否也存在着类似的困境?答案,是明确的,

  诸如电影主题所描绘的『行政助理』範畴,便是最鲜明的职域。

  犹记得自己在部会担任机要秘书时,

  偶然在网路上看到马政府时代总统府发言人的访谈片段,

  其叙述在政党轮替之后,一时之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于是参加演员训练班,如今转职成为八点档的小生。

  该故事给予自己相当大的启发,

  纵然贵为总统府一员,政治歷练自不在话下,

  但只要无法继续待在可兹发挥的场域,其实一切或也只是虚无。

  对照当时自己的工作内容,

  撰写政策说帖、代拟演说谈参、电话连络事宜…

  看似很专业,但说穿了换个人来做,其实也差不了多少,

  又机要任用终究也是过眼云烟,待长官去职,纵使表现再优异,

  还是得立马走人,这就是本行的现实残酷之处。

  据此也让自己在当时,心下充满着危机意识…

  (以下有雷,敬请渗入)

  本片所演绎的,或恰好亦是类似的情境:

  一名担任大型电影公司的行政助理,

  儘管拥有着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西北大学)的高学歷,

  工作却尽皆繁琐的联络业务,您所能想像到的琐事,她几乎悉数包办,

  不为别的,只是期盼有朝一日可以成为电影製片。

  正是怀抱着如此远大的梦想,在工作上总是逆来顺受,

  同事们不做的、推託的杂活,她从未拒绝过,

  但却也未曾因此博得掌声,大家总是习以为常的认为那是应该的。

  直到新的行政助理前来应徵,望着姣好姿态的对方,

  使她开始产生莫名的危机意识,

  甚至以担忧新人恐遭上司潜规则的理由,希冀探询自己是否会遭到取代;

  没想到,投诉非但没有被接纳,

  反而遭到语带威胁式的、让她体认到目前的工作是很容易遭到取代的,

  一旦失去了当前的职位,即便是再远大的梦想,都只是枉然,

  而先前所付出的心血,也将付诸东流。

  然而,弔诡的是,公司高层是怎么去看待员工们这仅有的职涯奢望呢?

  轻蔑的任意丢弃、视之为无物的态度,

  等同将他者珍视的蒐藏践踏在脚下,

  某种程度彷彿告诉着载浮载沉的员工们:

  工作那么认真做甚么?真以为能升职吗?

  不过就是像卫生纸一样、用完就丢的工具而已吧!

  如是的警鐘,让人不自觉的想逃离职场,立马奔向心之所向的志愿,

  但回头一望,想着衝动煺离的风险,想着眼前的福利或也还行,

  那份驿动之心当下被浇熄,

  宁可求稳、日復一日的因循百无聊赖的职涯,当个尘世中迷途的工具人。

  电影以準纪录片的风格,忠实呈现行政助理的日常,

  内容看似阴郁中带点流水帐的无谓,但这却是该种工作属性的真实样态,

  致使其儘管未有丝毫的骇人元素,然在观影过后,

  心下所衍生而出的深度失落,可谓之为最令上班族恐惧的寂静惊悚。

  还想着当助理吗?该是时候警醒警醒了,

  宁可在谋职战场上遍体鳞伤,也不愿被埋没在因循无谓的工作日常,

  这就是我在电影谢幕后的深刻体悟。

也喜欢

王传君个人资料简介(王传君在三体里扮演谁)

  强大的演员阵容对于许多影视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