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记得约莫叁年前,某家出版社找我撰写书评,
那是从事部落格写作以来,唯一的着作评论邀约,
但某种程度或说自己有那么点搞砸了。
该书乃励志性书籍,讲述的是信仰在领导统御中的重要性,
然向来对宗教不以为然的既定心态,
使我难以认同当中所叙述的种「神蹟」乍现的不可思议,
最终在扼要的褒扬书籍亮点后,大肆的批判一番,
想必当时出版社应该满满的「黑人问号」。
(会不会因着如此白目,之后都没人找了…)
其后进入到政治领域工作,经常接触到记者群体,
在相互谈话间,更加深了「励志故事背后,总有不单纯的动机」的成见。
大家不妨回想一下,屡屡在财经社会性杂誌的专访中,
「成功人士」往往有着坎苛的身世,
不是家徒四壁的投错了胎,
就是曾贵为富家公子、创业期间却陷入一贫如洗的窘境之中,
总之就是落入「谁比谁惨」、竞相逐底的「军备竞赛」。
倘若您在阅读当下不曾怀疑,就相信命运就是如此醉人,
那么,您或许就是故事所期欲诉求的客群,
也许多少起到安慰自我境遇的效果。
但是,真相是什么?
现实终究残酷,哪有天天过年的…
要么不是屡败光长辈的「养老金」才惨胜,
要么就是「隐恶扬善」的仅道出事件的光明面,
再不还有不少是藉由拐骗讹诈获利,
待日金斗金后才想着开粮仓洗白的
(端看类似「几岁赚了几个亿」的励志作者,
最终锒铛入狱的案例,就不难理解。)
最糟糕的,则压根故事都是由出版社代撰,摆明都是假的,
纯粹只是作为传奇化个人或店家的行销文案
(不健忘的话,无老锅没有「无老婆婆」的殷鑑不远。)
换言之,多少标榜着真人真事改编的励志故事,
当中的真实性有多少,或许心照了。
诚然,不否认信仰对于个人坚定意志的重要性,
毕竟在自己最脆弱的当下,没意识的祈祷成为一种惯习,
那或是存乎于人性之中的欲求。
然而,信仰的本质在于「前进的价值」,
其係无形的样态,或也从来都不须有具象存在,
毕竟一旦型塑出现实的意象后,则信仰的本质,
将从诉诸于内心的本真,转化为各种膜拜偶像与仪式的矫作,
而这些转变的过程,
正是经营宗教与个人品牌所心心念念的营利元素。
励志故事的虚与实,眉角在此一端。
(以下有雷,敬请慎入)
电影剧情与其说是励志,
倒不如以「地方妈妈版的仙履奇缘」、那种诉诸于偶然随机的幸运,
而非取决于各该主角的努力程度。
带给影迷们的感受,不是一种迷途的明灯指引,
反而让人不免感慨投错了胎、没有相仿的奇异旅程可兹偶遇,
人比人岂不气死人?
毕竟,有多少人的运气,能够胜过剧中女主角呢?
整天醉心于没人知道有啥用研究的先生意外身亡,
全家顿时陷入愁云惨澹的境遇,
母亲为了担负起家中的担子,到海产店工作,
并且与经济条件不错的老闆谈起恋爱。
而黄金单身汉的教授男主角为了传递一则重要讯息,
前来乡下找寻女主角踪迹,却因着一场飓风灾害而未能及时传达,
然得知其一家面临经济上的困境,
男主角则一再的藉由豁达的乐观举措,
鼓励一家人都要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让女主角对其暗生情愫,与海产店老闆渐行渐远。
最终儘管一时恼怒男主角未能在第一时间告知丈夫发明获得鉅额专利授权费一事,
但在知悉一切都是飓风造成后,顿时也就释怀了,
从而与老闆解除婚约,一家子便进驻教授的大宅邸,
从此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如此灰姑娘般的强运,谁能尬她比啊?
这等「励志故事」真能起到激励抚慰人心的功效?
「励志寻真,信仰求神」,
倘若将两者混为一谈,屡屡在励志故事上镶嵌不可思议的神蹟,
如此非但毫无惕励心志的效果,
恐怕反而会招致负面效应,令人不免感嘆着:
为何好事总不会降临到自己身上,
平添借酒浇愁、愁更愁的机运。
梦想成真的幸运儿有几凡,想一想答案就很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