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倘若以「年功序」的叙奖模式,
谁积累的心血、付诸的努力越多,则佳人就归谁属,
坦白说,这根本就不会是爱情。
诚然,不否认感情世界理当用心的灌溉与经营,但更多时候,
其实初相见的那一霎那,就註定着彼此今生是否结缘的根本。
或许不乏听闻某某人追了多少年才觅得芳心的佳话,
但那泰半皆是「最终在一起的,通常都不是最爱那一个」的经典案例,
爱情本就是源自于内心慾望的顷刻衝动,
蓦然一瞥,未留下任何印象的人们,
是无法深刻进入到斯人的心灵深处,至少我是这么想的。
(以下有雷,敬请慎入)
不否认苦心追寻的过程是种浪漫,
但该种行径,从正面解读谓之「痴情」,
若以负向的观点析之,则沦为「死缠烂打」的典範,实不值得鼓励。
以本片为例,阿泰仅仅依循着童年偶然相遇的记忆,便对晓淇念念不忘,
纵其一生的寻找她的身影,其毅力值得鼓励,
然日復一日的寄信,乃至于像是背后灵般的希冀扮演守护天使的角色,
发自纯粹的爱恋自是美好,但看在当事人的眼中,
又有谁期待着每天被陌生的尾行者跟着,骤然浑身不自在呢?
这或许正是虚构与现实间实际存在的鸿沟吧!
随着追踪科技的日新月异,若非跟踪尾随已成为当代骚扰样态的首位,
促使立法院希冀针对跟踪骚扰的行为做出禁止的规定,
假若此法通过,虽可能让诸如电影般的爱情童话消逝,
但却能有效降低那些被不爱的人骚扰的风险,终究还是利大于弊吧!
过往,在通讯技术尚且未开化的时代,
为了与心之所向者见上一面,聊上一句话,确实需要透过跟踪或堵人的方式为之,
至少将自我的心意传递给对方,让她知悉有这么个人深爱着自己。
但随着通讯日趋便捷,现下向心仪者索取个通讯方式根本不是个问题,
若是两情相悦便罢,如果郎有情妹无意,亦可在讯息传递当下明瞭,
真需要再透过尾行的作为来表达自我爱意,实则画上一个大问号。
儘管或许错解着爱情的本质,但本片仍旧令自己惊艷不已,
除了剧本的逆转情节精妙外,各阶段的铺梗亦相当到位,
致使在电影的视角于男女主角间转换之际,
得以一一验证当时的情境,故事结构上堪称完美。
爱情,就该是如此笑中带泪,苦涩中又带点甜蜜,
虽然不认同努力来的爱情就能够开花结果的演绎,
但那或只是个人无能如愿的妒忌之情,
(毕竟一天一信这种蠢事,我也干过啊!怎么就没能追到心上人呢!!)
看着两人最终相视而笑,
一切尽在不言中的结局,底心下终究还是欣羡而给予祝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