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在观赏类似的青少年成长电影时,泰半没有太多的感触,
总觉得那或不过就是千篇一律的照本宣科,
彷若有个预定的公式般,尽是些「说教式」的陈腔滥调。
然而,当了爸爸之后,在伴随孩子成长的过程中,
往昔一条条不屑一顾的教典,如今却是心有戚戚焉。
以我的孩子为例,无论从事任何事,总认为自己最厉害,
旁人的教导与训示都当成耳边风,引致于学习都呈现「半调子」的状态,
距离其信心指数下的顶尖,显然尚有一大段距离。
而从本片的故事脉络看来,
指导孩子懂得对「信心」感觉的操纵,无疑是成长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信心,过与不及都不是好事:
没有信心,人们将转趋羞涩,凡事扭捏的结果,
在诉求展现自我的青少年场域中必然不讨喜,
最终因着社交网络上的挫败,
逐渐封闭自我对外沟通的渠道,增加离经叛道的风险。
或许,就当今的眼光看来,「叛逆」已不再是个塬罪,
不符合社会规範的成长歷程,相较于过去,也较少被贴上异样的标籤,
但不可讳言的,一旦选择了悖离社会集体规约孤独前行,
孩子箇中的寂寥,将承受比一般人更大的发展压力。
相反地,「信心爆表」也不见得值得喝采,
当其认为自己足以胜任一切事物,膨胀下的自我,
将不再汲汲营营的将精神用于经营一般人的寻常事物,
转而希冀挑战更多他者所不能作为的事件,
致此一次又一次的衝撞道德与法律底线,
将旺盛的精力发洩在逞勇斗狠上,藉以符合其信心指数的预期。
以电影主角为例,窜改网站,偷开警车…
这些事态说来并不严重,
但当一条条违法行径宛若标籤贴在身上,
就像是一道无法抹灭的烙印,始终都将是人们指指点点的对象,
当被指责成为一种惯习,真要存有多么爆表的信心,或也几希矣吧!
那么,如何在成长的过程中,
诱使孩子的信心能维持在最适的甜蜜点,「团体生活」或许就是正解。
在团体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应肩负的角色,
彼此分工的结果,有助于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性格。
毕竟,成功乃合作得来,失败也该集体承担,
责任分众化让个人无须刻意突显自我,
据此信心得以较自我作为更为沉稳,
这也正是电影中,社工何以安排主角前往夏令营的用心。
透过夏令营彼此朝夕相处的七天中,淬炼其狂妄的信心转趋圆融,
从而在成员间培养出家人般的情谊后,
开始懂得关心他人,知道自我行为背后,
影响所及不仅仅是个人,还攸关着所有关心着自己的人们。
如此「荣辱与共」的养成教育,
仿若为孩子找到家一般的归属感,才是团康活动最根本的目的。
本片不仅仅是青春成长剧作,深具教育意涵,
同时还加入歌舞元素,大量青春热舞的援引,
让电影娱乐性满点,非常适合亲子共赏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