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战期间各国军备竞赛之惨烈,成为当下戏剧创作的绝佳素材,
在那个零和的年代中,只要战力能够比他者多上一筹,则胜算自然也高一些。
当正规军的发展已臻至极限,进一步向外寻求超自然力量,亦时有所闻,
如电影「法柜奇兵」般的秘宝追寻,也就蔚为风潮,
但那终究流于虚幻,真正传说成真的又有几凡呢?
于是,人们不得不又将目光回归到人类本能身上,
进而才会发想出「绝对服从」的「死命必达」大绝。
电影中对于黑寡妇们的养成教育,
与传说中希特勒用以训练死士军团的手法相仿,
藉由从小灌输特定的意识型态思维,藉以养成其所希冀的人格模样,
残暴、冷血、却异常服从上级的领导。
过程中学员们或难免与自我本心产生激盪的折衝,
只需再施予些「糖衣毒药」的化学效应,
便能使命必达的、罔顾自我安危,也要竭尽所能为领导捐躯,
此等憨勇,让人瞠目结舌。
(以下有雷,敬请慎入)
电影叙述黑寡妇组织藉由养成教育来培育专门暗杀各国政要的美艷杀手,
从小便安排特务组成假的家庭,在日常生活中,不时灌输孩子们特定的思维,
企图将其驯化为领导所想要的模样,而黑寡妇娜塔莎正是生长在其中的女孩。
然在身经百战、感觉到疲惫厌世后,选择离群索居的隐世生活,
无奈,一项得以让女孩们甦醒、不再受组织掌控的神经药品,
辗转由反叛者交到其手中,让她不得不再次盛装出击。
之后,她找到了昔日假扮父母的特务,讲述着黑寡妇成员们的养成教育,
那是一种迷惑自我神经传导讯息的毒素,一旦指令传递下去,
即便要学员们自我了断,亦不会犹有丝毫的犹豫。
但令人怜惜的是,当初学员们若不是加入组织,
就只是流浪街头、无人疼惜的弃儿,
下场会否更加凄惨,没人说得準,总是坐实的就是悲情人物。
但英雄大作不容有正邪之间的质疑,对抗復仇者联盟的就是万恶,
在知悉首脑的秘密基地塬来隐藏在云端之后,
偕同往昔特务家人的助拳,一举攻破敌方大本营,
解放了组织内所有黑寡妇的灵魂,放她们重获自由新生。
唯一能够突破绝对服从的,只有被疗癒的人心。
被刻意驯化的人性,难免充满着暴戾之气,
总是以怨怼在端看世事的发展,尤其诸如黑寡妇们这般坎坷的身世,
心下蕴藏的相对剥夺感,也又益发强烈,
凡事从「黑暗面」审度,也就丝毫不意外。
然而,即便在如此骤黑的环境中,
当情感降临、流露出真挚的爱与关怀,诱发出隐藏在心灵深处的本真,
使其体悟到属于人性中最为光明的共通元素,
藉以同早已根深蒂固的仇恨价值相互激盪,
最终才能彻底抛下成见与执念,回归到自我的本来面貌。
我想,这对于曾经位居正邪组织要角的娜塔莎而言,应该最是有感,
正义与邪恶,都只是被特定意识型态包装后的念头,
本质上都是相互为战、性喜杀戮的,唯有跳脱出正邪两极化的窠臼,
重新站在作为人的角度发想,才会蓦然体认到:
世界,从来都不是藉由正邪、是非作为分野,
而是得从「爱」的体悟出发,
懂得不吝惜的对人类付诸爱与关怀,才是值得想望的绝对真理。
电影选择不将復仇者联盟的任何要角带入到电影中,
相信正是基于这样的立基点,
毕竟,发掘爱的修罗路,还得端赖娜塔莎自我的觉悟才能达至。
儘管没认真的追「復仇者联盟」的系列作,
但将本片视为单独的电影,其实也相当精彩。
东欧的风情、搭配上二战时期谍报片的风格,
当然也少不了史嘉莉乔韩森的精湛演技
(虽然觉得她都是一号表情,
但一颦一笑、举手投足,就是风情万种),
都不失为科幻片的佳作,娱乐性十足。
最后,还是免不了「政治脑」一下,
倘若「绝对服从」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绝世神兵,
那是否每个时代的当政者,都希冀掌控如此威力强大的武器呢?
端看当前的政治操作,不分朝野、无止尽产製懒人包图卡的背后动机,
不正是期盼喙养人民成为从不质疑、使命必达的言论死士么?
诸此技法就像「魔戒」般,虽不道德却好用!让为政者始终难以忘怀!